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白牙》讀後心得:由白牙所映照的人性

《白牙White Fang》
傑克‧倫敦London Jack著 繆詠華譯
台灣商務印書館 2003年10月1日


  (主觀視點)
 
 
 



    《白牙》讀後心得:由白牙所映照的人性
 
 
 
  在下相當喜愛《白牙White Fang》的寫作手法。作者傑克‧倫敦Jack London並沒有以擬人化視點套用於「主狼翁」白牙身上,而是詳細的描寫白牙的行為,由而解釋。不僅止於白牙,吾人得以見得,故事中除了人類以外的動物們,牠們都是單純、原始的;作者並沒有以人類的複雜性詮釋這些動物,而是忠實地描繪來自野性的原始思維。

 

  然則,讀者見證了白牙的成長歷程,不外乎會訝異著:白牙這匹有著四分之一狗血統的狼,他就像人一樣,受到環境的捏塑、培育,受到人類社會的影響,他的性格與習性與人是如此相近。這對於牠的出身,藉由故事的陳述,並無過於詭異。這匹在人類社會成長的狼,不只基於他那微不足道的狗血統,更由於那些和他接觸過的人、事、物,他被馴服成了家犬;雖然在下不喜於這部故事的最終結局,但不得不承認:白牙,牠是一匹馴狼。

 

  一開始,在印地安的部落裡,「牠學到的指令是服從強者,和欺侮弱者。」牠崇拜力量,輕視弱者。如同野狼的社會,階級在牠身上落下不可磨滅的烙印,而人類社會的階級、律法更為嚴苛。在層級如此顯明的環境下生長,白牙在其中穩固自己的地位以求生存──這使得牠堅毅、聰明、狡猾,比狼或狗都要來的理性、睿智。

 

  但牠的血統大部分屬於狼,牠的自由被束縛、牠的奔放被禁錮,「天性在受到如此戕害之後必定會有反彈,這反彈就像毛髮本應由內向身體外生長,但卻以不正常的方向──由外向身體內部生長──而造成化膿、潰爛,引起疼痛。」白牙狼性中的凶狠、猙獰腐蝕了牠的幼稚,而牠更懷著憎惡看待這個世界。牠與牠的親戚所懷抱的敵意是互往的,「牠們憎恨白牙,還有更大的理由──牠們之間都氣味相投,白牙則很『另類』──光這點就夠討厭了。」社會便是如此,不合群者、迥異者,勢必會備受到不同的待遇,而那大多數都是惡劣的。

 

  白牙來自荒野,牠有著狼的高傲,同時在先天上無法與狗相契合;牠被仇視、排擠──就像人一樣,牠因此而擁有了仇恨,牠心中的正義不允許自我被貶低。而人類面對不平等,「一個白人親眼看到他的獵犬被撕成碎片,掏出來福槍,很快地開了六槍,狗群裡馬上就有六隻狗當場斃命或瀕死。」自詡萬物之靈的人類尚且如此,況乎狼也?

 

  「白牙已經被捏造成牠今天的這副樣子,既殘酷又孤寂,既不懂得愛又兇狠,白牙是牠所有同類的公敵。」

 

  在人類、犬類眼中殘忍無情的白牙,似是受到牠的仇敵們的詛咒,墮入痛苦的深淵。牠成為一名瘋狂人類的財產,「帥哥史密斯像懦夫般殘酷。……他的力量被同類所否決,於是他就攻擊較小的生物,展現他的力量。」讀者可以驚異的發現,帥哥史密斯似是映出白牙的鏡面──畏懼比自己強的人類、欺侮比自己弱的同類。白牙像是遭到報應被虐待著,但牠不同於帥哥史密斯的是,牠的本性本就屬於野蠻,牠並不受到道德正義的諄諄教誨。這樣的人類,是何其變態?

 

  被囚禁、被虐待、被嘲笑的白牙性格更加扭曲,「牠被折磨成這副德行,所以牠盲目地、不帶絲毫理智的憎恨一切。」牠本來就不被愛護,現在連公正也不再。牠被迫和狗、狼、山貓或是複數的動物搏鬥,牠將自己的痛苦發洩在嗜血的習性中,牠將自己的憤怒用力扎進這些動物的喉嚨,但牠的仇意並沒有隨這些動物鮮血的狂瀉而化消,而是與日俱增。

 

  為怨恨所矇蔽雙眼的白牙,幸運地受到了拯救。帶走牠的人類關懷他、愛護牠,給予牠公平、懷抱牠的扭曲;牠防備、懷疑,漸而接受、聽從。牠的生命中出現了不一樣的東西,「日子一天天過去,從喜歡迅速變成愛,……此時愛是快樂的,一種狂熱的、令牠熱血沸騰的滿足。但當離開牠的神時,痛苦和不安又來了,空虛又躍然而出,空洞壓抑著牠,飢渴也一直在囓食著牠。」嘗到愛意的白牙將牠心中所有的空間獻給了牠的主人,並為此而執著成癡。牠被善意所接待,在愛意的籠罩下牠不再瘋狂,且就如家犬馴服。

 

  環境之於生命的塑造是切要的,作者用白牙這匹狼告訴讀者;但吾人同時也可由白牙身上,看到人類的倒影。對力量的服從,在階級鞏固自己的地位,受到命運的捉弄,為仇恨所矇蔽,受到愛意的疼惜,珍惜自己所愛。這就是在人類社會成長的白牙,這就是形形色色的人類。

 

  故事結局是典型的喜劇,縱使在下不喜這個結局──白牙終究不是荒野中的野狼──但白牙不僅是從鬼門關走一遭,拾回了自己的小命,還迎接了新生命:牠的後代。而這是牠應得償的──作為牠在這世界堅毅生存下來的報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