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談輸出

  當然,這是2.0~2.3的術士經驗談。
  

  最近看到一名DK說他在25的DPS達3500+而有感。
  
  他說,總是有許多為了那200~300的DPS而研究輸出,甚至有人為了輸出第一不惜OT;而從前玩補的他也逐漸愛上做為一名輸出,甚至考慮將自己的補薩轉為DD……
  
  這讓我想到以前玩術士時的情況。
  
  我很不喜歡傷害排名。早期打H時我會裝傷害統計,可是久而久之,我發現我不能裝,因為那會嚴重影響到我在一個副本中的表現。
  
  看到自己的傷害低落,或是排名低,我會自卑、心情會很差。我會想要衝DPS,甚而無腦輸出。一個不小心,我可能會OT。一個不小心,我的控場會失敗。因為只顧著輸出,而忘了控場。
  
  或許有人說DPS高那是在副本中優異的表現,但我認為,一名術士真正優異的表現即是能在控二的情況下還能保持穩定的輸出。
  
  當然,這個定律或定義在現今或許已不敷使用,畢竟這是個輾壓團的時代,能多控的術士似乎也不代表什麼了。
  
  這名DK又說,他其實很喜歡當補,因為他可以救自己重要的人。事實上,推一個副本的成敗,往往也都是繫於補職上的。
  
  而我呢?我只是一個術士,我不能幫人補血或讓自己的隊友減少傷害;可是,我也可以救人——在過去。是的,在過去,我的控場技能將是影響整個隊伍的生滅關鍵;當我二控、甚至多控完後,而我發現我們竟然全都還活著!那種欣喜的感覺是難以言形的!
  
  所以後來除了卡拉以外,5人我都不再看傷害統計,因為我知道:除了DPS外,我還有更重要的使命!當然,這是在非輾壓團的情況下。
  
  在脫離術士很久之後,想想這些副本的回憶,我才能夠理解為何有人這麼喜歡玩補職。而在坦職方面,我相信OT永遠都是輸出值的錯——或許我們不能要求坦能快速做仇恨,但我們可以讓自己的仇恨不會堆疊的比坦快。
  
  不過以上論述,在現今或許已沒什麼價值了吧。這是我感到相當惋惜的地方,因為術士的價值並不是只有發糖跟拉人啊。
  
  說歸說,我個人的技術並不是真的那麼好,事實上是控場與輸出往往無法兩全,但我也因此而敬重那些技術優越的術士們。
  
  但我想,這些想法也不無全用;或許在遙遠的將來,能給我的戰士帶些鼓勵作用也不一定。
  
  或許術士同戰士一樣,是M屬性的吧。
  
  而DK嘛……我還是要說,這些imba的混帳,快點被nerf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